
国外高中排行榜 全球第一

世界各国教师收入排名?
第二名:意大利老师
平均工资6955美元
第三名:南非老师
平均工资6531美元
第四名:印度老师
平均工资6070美元
第五名:美国老师
平均工资6054美元
为什么好多高中成绩平平的同学出国后都进入了世界顶尖大学?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高考成绩不怎么样的同学,现在却在国外名校念书呢?今天就让我带大家看一看吧。
世界顶尖大学分两类,一类是“又精又专”的专业性较强的大学。国际社会普遍以一所大学是否为美国常春藤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国际科技大学联盟等名校联盟成员来判定其是否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像什么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等,无一例外,是这一类的顶尖大学。如果说高中成绩平平,能够进入顶尖名校,肯定不会是这一类的了,因为这一类的名校的考取难度,并不亚于北大清华。
但是如果说是进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来看,以中国的基础教育强度来说,英语只要过了关,在海外进个名校本科真没难度。因为在中国,所有大学都是根据高考成绩来招收学生的。不同于中国的是,在国外,很多大学,甚至是国际顶尖大学,对于留学生招生时并不会注重高考成绩成绩。相反,他们更注重的是学生平时的社会实践活动成绩以及各种生活经验等等。
就拿英国的诺丁汉大学来说,它是常春藤联盟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成员、Universitas 21创始成员、M5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和Sutton Trust 13成员这所大学也有很多的杰出校友,包括三位诺贝尔奖的得主和众多奥运奖牌得主。根据2011年UCAS报告,该校与剑桥大学并列英国第三培养出最多位知名CEO的学校,毕业生在英国列为重点聘雇的第2名。在中国,哪怕高考五百多分都能去,但是这个大学要求雅思成绩和平时的成绩单还有就是社会实践,它对高考的要求并不高。
从学费上来说,中国国内大学主要为公办性质,有国家财政支持,所以一年的学费大多也就五千来块钱,算上生活费,两万元绝对够读一年。这个费用和学校无关,你念清华北大是这个价,念西华大学、石河子大学还是这个价。所以说在国内念大学一大部分凭成绩,而欧美高校大和我们不同,大多是私立高校,特别是欧洲,一年三十万都不一定拿得下来。这些年经济不景气,学校也要挣钱,招收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就是挣钱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说,家里比较富足的话,成绩一般也可以出国念名校。
所以说,如果家里没有那么有钱的话,就不要想着去国外念名校了,中国的好多大学也都不错呢!
在我的印象里,我大概就是那个成绩平平,一不小心被帝国收了去的那个学生……话虽这样讲,但是细细分析起来逻辑非常通顺。
第一,我一直觉得自己成绩平平也是一种比较的结果。在国内的时候我每次都非常***的考到很好的初中,高中,身边总是碰到一些很牛的大神,加上我特别喜欢主动去抱大神的大腿,死皮赖脸的和他们做朋友,他们也性格非常好的带我,所以一路下来,我永远有一种大家比我强,我成绩不怎么好的感觉。直到看了全省考生的大数据之后,我才觉得自己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这个一个比例问题。
第二,国外的教育是有选择性的,不是强制的。举个例子,我在国内的时候,物理化学很好,生物很差,地理政治很好,历史很差(好吧,由此看出我就是不舍得背书的人),我如果留在国内考大学,估计也是学理,生物成绩估计能拖垮我。但是出国之后就很开心了,我可以随意的选自己喜欢的课程,各种选数理化,进阶数理化,充分地避开自己的短板,考大学的平均成绩在少了生物的情况下好了不止一点……
第三,先选专业后选大学。国外考大学都是先选专业后选大学,国内报[_a***_]的所谓“服从调剂”不存在的。而且最奇怪的就是,国内考大学基本就是看综合成绩,再有可能就是理综/文综/数学。但是我在国外考化学系的时候,是先选定化学,再根据化学选择自己高中的学习内容以及报考的大学,大学在面试的时候也是绝对的考察我对化学的理解力,至于英语等等其它的因素都是次要。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真的挽救不少学科能力很强的偏科少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剑桥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高中生竞赛,拿到全国50名的选手就可以参加他们的暑***夏令营,其实就相当于剑桥的录取通知书。这种考核是对专业的负责。另一个例子就是我知道我们学校每年拒掉不老少三个A*一个A(非常出色的成绩)的学生,都是基于对学科素养的考核。所以在国外考大学看重的还是学科素养。
第四,还是一个竞争比例关系的问题,中国在世界顶尖的大学无非清北复旦浙大南大(从排名来看),但是“国外顶尖大学”包括的可是世界各地三十所大学,甚至五十所。在国内考大学志愿只能填五个,在国外申请大学英国可以申五所,加拿大可以申无数个,美国也能申好多,澳洲也能申五六个,只要认真准备,就算是一次失利总有合适的学校发现你的美啊,当然前提是你有一点点小实力。
总结下来,一个是教育体制的不同让大家对“成绩平平”有不一样的理解,一方面是竞争比例关系和多方面准备的保险度更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0xingyuan.com/post/7953.html发布于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