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大学和国外合作 国外大学一样吗-国内大学和国外合作 国外大学一样吗知乎

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有哪些模式?学生该如何选择?
高校有这几种模式,第一,在校期间四年全在国外读书,毕业拿外国大学毕业证。第二,二加二,在国内读二年,国外读二年,毕业拿本校毕业证。第三,三加一,国内读三年,国外读一年,毕业拿本校毕业证,学分互认。
中外合作的大学其实有四种类型
第二是专业或学院合作,如苏州大学的金融学专业的中外合作,分数线江苏只有351毕业证与非中外合作一样;
第三就是中外合作项目交流,比如南通大学就有类似专业录取分数还能低于本一线,
以上三个也可以算作低分上名校的一个机会点,就看我们要牺牲什么获得什么了!
另外还有第四种中外合作,这就要小心了,属于计划外招生比如上海理工的中英学院,最后是拿不到上海理工毕业证的。
下面这张图,可以看看
如果以在国内学习的年限区分,有四种:预科,基本是1+3(北外的预科);国际本科2+2(比如:中传的2+2);SQA3+2本硕连读(比如:北理工,央财的3+2),4+0(北理工,集美,吉林大学等都有相关项目,其他比如:国内的九所合作办学大学)。如果选择还是需要结合专业倾向,自身条件,目标海外大学等因素综合考虑。
目前考生考虑的主要有两种中外合作办学
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比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等)一般这种以2+2(两年国内,两年国外),3+1模式居多,收费比较高,国内两年学费也将近10万每年,国外学费根据具体国家情况而定
2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比如,青岛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西班牙语,计算机类)一般这种合作办学四年都在国内 学费相对比较低 一年3-5万学费
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有如下几种:
1 中外联合成立独立大学(学院)的:
上海纽约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昆山杜克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温州肯恩大学
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
当然还有两所和香港合办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以上这些高校应该都是要通过高考统一录取的,现在分数普遍也都不低,毕竟国际化教学,毕业后的出路也都很广,多数是继续去欧美名校读研之类的。
当然还有个特点就是学费也是十分高昂的。
2 联合培养的:
联合培养的,就是正常国内高校的某个专业,或者国际交流学院里面的具体项目。
有的需要高考统招进校,有的不占用高考名额。
2.1 通过统招录取的,一般都有国内的文凭加上国外的文凭。
我熟悉的搞得不错的有东北师范大学和罗格斯大学搞的纽瓦克学院等。
2.2 不占高考名额的,一般都是拿国外的文凭。
这种民办高校搞的比较多,适合成绩差一些的同学,我熟悉的搞得不错的像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和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搞的联合培养硕士项目等。
中外合办大学会被送出去吗?
中外合办大学会被送回去吗?中外合办大学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方式,它是指外国的某些名校和中国的某些***进行合作,然后在中国办学,一般情况下是头两年在中国校区就读,另外两年可以在外国校区就读,但是这个[_a***_]与否是自愿的,你可以选择出过一个学生不出国,所以不一定会被送出去中外合办大学学费一般情况下是比较高的
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有什么不一样?
现在国内教育的体制其实是国外教育体制翻版后的“自适应”体制。至少学校体制是如此。看看近代历史就不难理解这一点。
基于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来比较两者的异同。更大程度上是互相融合又相互独立。
国外教育本身的优势不能否认,比如分科学习当然在专业性、科学性上得以更充分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更大层面上,国家的社会的资源配置等等都造就了国外教育优势的一面。
探讨国内教育,更绕不开历史。这里不细说。现在,各项教育制度改革不论方向指导还是具体措施的贯彻实施都有力而且有利。浑厚的人文历史加上现代的理念方法,相信在保持我们自己优势的同时会不断有超越。
最不可取的是:妄自菲薄,甚至把我们一些根性的部分一棒子打死!
我一直服务教育信息化20年,从接触广泛的国内公立学校和近年来开展STEM教育了解了一些国外的教育情况。所以,针对您的问题,我想发表一些我的拙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1、教育目标的不同。在国内,我们大多是把教育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以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评价学生。由于国内社会观念对人的评价的特点。家长、学校对教育的目标基本上是以升学为主,学生通过统一的知识量化评价-也就是考试分数来作为唯一成长结果。而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对学生培养更希望是培养学生能力适应社会需求。学生是希望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发现自己的兴趣,并深入的学习。对知识也成体系的学习,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更多元化和个性化,允许学生通过多重渠道的评价进行升学。满足学生自己的生涯规划的学习。简单的归纳就国内更侧重于分数和所以说,首先是我们对学生教育目标并不相同。
2、教育方式不同
本省欧美国家家庭教育和我们不同。学生从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就不同。比如国外更多是的***文化。学生在学习的方式上就更适合个性化发展。那么我们开展的教育从方式上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国内教育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并没有过多的考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这些内容。甚至为了题目,不惜使用一些不符合现实逻辑的题目让学生来解。而过外更多是以体验式和个性化学习为主,开放性更好,教学会根据学生情况给予在学习上不同的鼓励。会努力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并不会为了知识必须要求学生***用标准的答案!
3、家庭培养不同,在国外家长会在小的时候以习惯培养为主,会要求严格的多,溺爱惯养比较少,而是会立规矩,随着年龄的变化给予更多的自由度。而在国内,家长会从小溺爱,甚至是几个家长的宠爱,在小时候会形成很多不良习惯,很少舍得让他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好多家长主动代劳。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反而会过多的介入到学生一些本应该自己做出的决定。比如升学、专业的选择、个人朋友关系等。
所以,从中西方的教育各个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在知识传授上有很多的优势,而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却缺少方法和耐心。
我在英国读化学,但是莫名其妙地身边有一堆电子电气的朋友,我这里讲讲他们的生活,希望可以用以参考。
1.课多,有用的课多。电子电气相对于其它系课是比较多的,而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根本不存在“没用”的课,出国之后什么马哲什么高数什么英语根本不存在,每天学习的内容都觉得是实际用的上的,即使上数学课也会和电子电气有很强的联系。
2.自习时间更多。国内很多大学现在还保留早读和晚自习,国外是不存在的,都是自己去泡图书馆。我一位电子电气的朋友一周会在图书馆泡三个通宵。我们学校的电子电气算是很强势的专业,学生们都是很努力,比较自律的,更多的自习时间给了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我这位爱通宵的朋友,他在软件方面比较擅长,很多次在半夜的图书馆见到他都是在码代码。
3.考试方面。我们学校对于考试的要求是三门挂科就直接gap留级,一门到两门的话需要补考,补考不过还是会gap。至于考试内容是没有人会来画重点的,我时常觉得,国外的教授自己都不知道哪里是重点,他们眼里什么都是重点。另一个比较坑的地方就是,补考不会比原本的考试简单,所以最好一次通过更加保险。如果真的学的不好,至少要保证自己别挂科。
4.学习生活层面。国外自己生活自己租房,学校的食堂并不会特别给力,最好是能和家离的近的同学处好关系,一起做饭,或者多分享一些实惠的外卖商店。比如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为了节省做饭时间,选择在晚上去一家日料快餐店,这家店在关门前会半价出售全部商品,算下来非常划算。自己生活的时候,会对时间成本物质成本更加敏感,多和同学交流,生活会更加轻松一点。
5.工作机会。我个人感觉,身边无论是电子电气还是其它系,大家永远处于一种找工作的状态,即使是刚开学,大家已经投入了找工作的大军,暑***实习,短期参观等等,虽然压力会很大,但是最好还是要提前准备,尽早安排,多投投简历进行尝试,有更多工作经验对于学习本身其实是有更好的效果。
最后,预祝题主学习顺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0xingyuan.com/post/5136.html发布于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