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旺

全球化和国际化

小旺 03-10 44
全球化和国际化摘要: 企业全球化经营和管理有什么优缺点?全球化的优点: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和提高国际分工的发展和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全球化的缺点:经济全球化加...

企业全球化经营和管理有什么优缺点?

全球化的优点:

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促进和提高国际分工的发展和竞争力。

全球化和国际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

全球化的缺点:

全球化和国际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全球化和国际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国际化战略阶段哪一年到哪一年?

多年来,海尔一直靠打破传统体制和行业认知不断向前,纵观30年来海尔的五次战略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会让叫好者“惊叹”、看空者质疑:

一、名牌战略(1984-1991年)阶段。大多数中国企业认为引进先进设备后,产品质量已经得到很大提升,面对市场的供不应求,只管生产就可以了。但就在想买冰箱还要凭票、走后门的时代,张瑞敏却坚持做出了“砸冰箱”的举动,这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

二、多元化战略阶段(1991-1998年)。海尔抓住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通过兼并重组进入了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各个家电领域。同时,这阶段海尔同样“疯狂”地在旺季空运空调安装工,树立了海尔服务的金字招牌。

三、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2005年)。19***年年底,张瑞敏提出:“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他给海尔定下了“出国创牌”而非“出口创汇”的思路。海尔在美国南卡建厂,并购意大利工厂,这两个举措依然受到很大争议,张瑞敏却认为,要与狼共舞,就得成为狼。

四、全球化战略阶段(2005-2012年)。适逢互联网时代来临。在同行还在打价格战时,海尔开始了“砸仓库”:推动基于零库存的即需即供,倒逼整个体系去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此时,“市场链”逐渐淡出,“自主经营体”和“倒三角”开始成为海尔的核心组织概念,并迅速成为世界多家商学院研究案例。

五、网络化战略阶段(2012年至今)。海尔步入了“砸组织”阶段:先是“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后是“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由此在企业内部构筑出激烈的竞争氛围。

全球化的四个阶段及特征?

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起始于19世纪下半段,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造与应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电气化发展;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标志是大规模生产制造技术的引入,以及在新兴市场建立出口供应链;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化进入第三阶段,标志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低成本的生产制造和服务外包成为可能,同时全球价值链形成。

虽然全球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所基于的发展模式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

第一,一些国家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劳动生产率所***用的新技术;

第二,存在一些“经济极”国家,它们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其GDP占全球比重达到20%-25%,同时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5%,而且它们还能带动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

第三,存在适宜的全球治理体系,在其框架内能够确立稳定的“游戏规则”,并通过它们促进跨境贸易与资本流动,推动GDP增长。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优先于各国国内政策,因此在上述要素共同作用的前提下,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一体化循环。从目前情况看,当今世界很有可能处在进入全球化第四阶段的临界点上,在这一阶段中,新的要素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国际化发展和延伸到全球范围,是全球范围的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的高级阶段,是经济国际化发展到新的高度的表现,也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两者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都是反映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过程,二者均是指整个世界经济运行的一种客观状态。

企业要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根本原因包括:扩大市场,获取更多的销售机会;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率;通过国际化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形象;避免单一市场的风险,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等。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20xingyuan.com/post/10514.html发布于 03-10

阅读
分享